常見問題解答
-
Q:
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的穩定性如何?運輸過程中凍融會對酶的活力產生影響嗎?
A:運輸過程中以干冰保持低溫運輸,酶有結冰的可能,但是這對于雷霆系列的限制性內切酶的質量沒有影響,我們對所有的酶都進行了至少三次的凍融實驗,檢測結果表示,酶的活性仍舊是100%。您收到的酶可能是冰袋運輸的,請不要擔心,這僅僅是由當地的經銷商運到您的實驗室過程中采取的運輸方案,我們經過嚴格的檢測,暴露在4℃下經過24~48 h后仍然不受影響。
-
Q:
除了高溫還有什么方法能夠讓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失活?(也不想用苯酚或氯仿)
A:可以使用EDTA終止反應,或者以SDS等蛋白質變性劑使得酶變性。如果酶切產物還要用于下游實驗那么可以用膠回收試劑盒進行DNA清潔,回收后酶切反應就被終止了。
-
Q:
酶切反應完成后跑凝膠電泳,結果條帶與預期不符,可能原因有哪些?
A:可能原因有如下幾個:
• 限制性內切酶表現出星活性:確保酶切反應是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的步驟進行的。如果是由星活性引起的那么有以下幾個解決方法:①減少反應時間;②增加反應體系的體積;③減少反應中酶的含量。
• 酶切不完全(一個或多個酶切位點有部分DNA底物未被切開),可以嘗試加多酶量或者延長反應時間。如果上面的嘗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請從DNA底物上尋找解決方案,DNA底物中是否含有酶切反應抑制劑,將DNA純化后再進行反應;DNA是否被甲基化,胞內的甲基化系統能夠使DNA的特定堿基發生甲基化,而這些甲基化的堿基對于酶切反應有著不同程度的抑制。
• 被未知限制性內切酶污染:未知的限制性內切酶可能通過不當的操作、不純凈的DNA底物、不潔凈的管子等途徑摻入酶切反應中。
-
Q:
有哪些關鍵因素會導致星活性?
A:長時間孵育、過量的酶、高甘油含量(通常高于5%)、較小的反應體系等因素都會導致星活性的產生。
-
Q:
未經純化的PCR產物直接酶切要怎樣設定體系?
A:反應體系推薦由這些內容組成:10 μl PCR產物、2 μl 10×CutOneTM Buffer、1~2 μl相應的限制性內切酶、ddH2O補齊到30 μl。酶的用量根據PCR產物的濃度而定,只加入2 μl反應緩沖液的原因是PCR反應中存在對應的鹽離子和金屬離子,適當減少反應緩沖液的用量以保證最終反應體系中的環境適宜限制性內切酶發揮功能。
-
Q:
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的活力定義是怎樣的?
A: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1 U的定義是正好在15 min于20 μl的反應總體系中將1 μg的 DNA底物在1×反應緩沖液的環境中完全消化所需求的酶量。
-
Q:
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的活力單位與Thermo Fisher的活力單位或者 NEB的活力單位應該如何換算?
A:由于反應時間,反應體系不同,活力單位無法直接換算。雷霆系列限制性內切酶活力單位是依據反應進行定義的,正好在15 min于20 μl的反應總體系中將1 μg的 DNA底物在1×反應緩沖液的環境中完全消化所需求的酶量為1 U,也就是說反應中加入與DNA底物成比例的酶量即可完成反應。